標題:

韓翃的生平

發問:

求韓翃的生平, 詳細D

最佳解答:

網上都好難尹到韓翃的生平,可能佢唔出名啦~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 唐朝南陽人,大曆十才子之一。 天寶十三載(754年)進士。肅宗寶應元年(762年)淄青節度使侯希逸聘為其幕中從事。後又佐李希烈、李勉等節度使幕。建中初年(780年),德宗親自點名為中書舍人,並因當時有兩個韓翃,特為批示指明是詠「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出自韓翃的〈寒食〉一詩,可見其詩名之盛。在大曆十才子中,韓翃的創作成就最大,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云:「韓員外詩,匠意近於史,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 韓翃有一歌妓名柳氏,柳氏後為蕃將沙吒利所劫,侯希逸的部將許俊以計奪還歸韓翃。許堯佐將他和柳氏的戀愛故事寫成《柳氏傳》。 詩話 清朝王士禎《分甘餘話》,卷一「韓翃詩多傳禁中」條:唐韓翃以「春城無處不飛花」一詩知見九重,召知制誥,傳為佳話,世盡知之。《杜陽雜編》又載一事……(唐德宗)因吟曰:「鴛鴦赭白齒新齊,曉日花間散碧蹄。玉勒乍迴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亦翃作也。知翃詩流聞禁中者多,不獨「寒食東風」之句而已。

其他解答: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诗文如下: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简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同题仙游观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简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 《复 偶 见 》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复 偶 见 》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复 偶 见 》 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想 得》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章 台 柳》 章台柳,章台柳,[1]往日青青[2]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注释】 [1]章台: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战国时建。台下有章台街。 [2]:青青:柔软貌。《诗·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简析】: 这是一首寄人的小令。柳氏是韩翃的歌妓,两人感情很好。后来作者外出作官,因时局动乱,不敢带眷自随,只好把柳氏暂置京城,约好到任后再接她去。但一连三年都因故失约。于是就写了这首《章台柳》寄给柳氏。 《羽林少年行》(选一) 千点斑斓玉勒骢,青丝结尾绣缠鬃。 鸣鞭晓出章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 【注释】《羽林少年行》原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有多种名称与诗体,均出自东汉辛延年的《羽林郎》。此首诗虽取旧题,却采用七言绝句的格律。
arrow
arrow

    香港美食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