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春秋五霸中,誰人真正做到自己的責任呢 ?

發問:

最附合霸主的要求「尊王攘夷」就行了..... 註:「尊王攘夷:(1)聯合其他諸侯,維持周天子的地位 (2)抵抗夷狄的侵略 (3)制止各國內亂篡奪,不許強國侵吞弱國」 更新: 還有誰配做霸主,誰不配做霸主,都要與歷史根據一起列明(不能捏造) 有埋資料來源就更好勒 更新 2: 唔好意思,我想重申一次: 我需要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當霸主時候的政績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我認為齊桓公因為配做霸主因為當時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國的確遭到了極大的威脅,而通過改革而強盛起來的齊桓公,此時充當起了中原各國的保護神,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號。作為霸主,齊桓公又是會盟諸侯,又是插手別國事務,又是安定王室,又是征伐夷狄,可謂風光一時。 齊桓公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姓姜名小白。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一。齊襄公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是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對國內進行改革,實行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桓公於前681年在甄(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時中原各國苦於周邊民族的攻擊,齊桓公就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ěr),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前666年,晉獻公派重耳守護蒲城。 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倖逃走。重耳的母親是戎族,他決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晉獻公逝世,荀息當國相,驪姬立他兒子奚齊為國君,里克殺了驪姬和奚齊,荀息自殺,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辭謝。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寶座,自立為晉惠公。 前644年,晉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耳,重耳沒死,決定不能在翟族地區多留。他聽說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決定去齊國給齊桓公效勞,他同時希望得到齊國的幫助和保護。重耳在齊國過安逸的生活,放棄了恢復君位的願望。齊桓王送了他20輛馬車,並許配了宗族之女齊姜給重耳。 前639年,趙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開齊國,一個女奴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對話,回宮以後偷偷的告訴了重耳的妻子齊姜。齊姜因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沒有給她獎賞,而且馬上把她給殺了。齊姜也勸告重耳趕快離開齊國,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趙衰等人讓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馬車上離開齊國國都臨輜。重耳醒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憤怒,拿了戈追殺狐偃,幸虧沒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因為曹共公對他如此無禮,重耳有怨恨心。 前638年,楚國打敗宋襄公軍隊不久以後,重耳到了宋國。宋襄公款待他,並送他二十輛馬車。後來重耳到了鄭國,鄭文公拒絕接待他。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接待他,並問他以後打算如何報答楚國。重耳回答「萬一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我願意命令軍隊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國大夫子玉建議楚成王馬上殺死重耳,以免給自己留下後患,但是楚成王沒有採納他的意見。最後,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熱烈接待他,並把五個女子許配給他,其中有秦穆公的親生女兒懷嬴。 (參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前636年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後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晉惠公的舊臣呂省和郤芮害怕遭到晉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謀殺他。他們計劃放火燒他的宮室。勃鞮聽到了他們的陰謀,想預告晉文公,但是文公拒絕讓他覲見,因為他曾經試圖刺殺文公兩次。勃鞮回答他當時奉命行事,提醒他「過去齊桓公沒有記恨管仲向他射箭」,晉文公聽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呂省和郤芮的陰謀。呂省和郤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們俘獲殺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發起動亂,周襄王逃到鄭國並向晉文公緊急請求援助。同時,秦國人正準備去救周王。晉文公想當霸主,他乘這個機會顯示他的權利和威力,所以不顧晉國剛剛才安定,決定在秦國人行動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讓秦國人得到功勞。因此,他答應了周襄王,打敗了王子帶,並護送周襄王回京城。為了感謝晉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內、陽樊等地區賞賜給了晉國。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 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 前628年冬天,晉文公薨,他兒子晉襄公即位。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庄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呂、侶)。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中國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即位之初,終日沉迷郊獵聲色,不出號令,無所作為,後聽從伍參、蘇從勸諫,奮起圖強,先後任用伍參,蘇從、孫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將,整頓內政,厲行法制,百姓安居樂業,兵力日益強盛,使楚國出現一派國富兵強的景象,為庄王取得霸業奠定了基礎。 自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國先後伐庸、麋、宋、舒、陳、鄭等國,均取得勝利,庄王十七年(前597年)夏,又在泌之戰中一舉擊敗當時楚國以外最強的諸侯晉國,自此楚國強盛一時,不再有敵手。庄王二十年(前594年)冬,楚、魯、蔡、許、秦、宋、陳、衛、鄭、齊、曹、邾、薛、鄫等十四國在蜀(今山東泰安西)會盟,正式推舉楚國主盟,楚莊王遂成為稱雄中原的霸主。 春秋時期,先後有五位君主稱霸,其中以楚國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文化最盛。庄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楚莊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秦穆公是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號穆。 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夫差 (?—前473年),春秋時期吳國第25任國王,在位時期為前496年—前473年。為了洗雪其父闔閭敗給越王勾踐的恥辱,勵精圖治,夫差二年(前494年)於夫椒(今江蘇蘇州西南太湖中)打敗越王,十年,在邗(今江蘇揚州附近)築城,又開鑿邗溝,連結了長江、淮水,在艾陵之戰中全殲10萬齊軍。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諸侯,與晉爭霸獲勝,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勾踐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太子。 最初夫差不肯聽伍子胥的諫言,竟將勾踐釋放還越國,致使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迅速恢復國力,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都城姑蘇(今蘇州)被勾踐攻破,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最後自殺身亡。 勾踐又寫作句踐,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又叫於越和文郎)君主。《史記》的記載為夏禹之後裔,姓氏為姒。越侯允常之子。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勾踐夫人名叫雅魚。 勾踐即位後改稱國王,不久吳王闔閭乘機攻越。越軍於槜李大敗吳軍,闔閭被創身亡。闔閭臨終遺囑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即位為吳王之後,勵精圖治準備攻越報仇。勾踐不聽范蠡勸阻,倉促下搶先出兵攻吳,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大敗。吳軍佔領越都會稽,將勾踐圍困在會稽山。范蠡建議勾踐用卑辭厚禮向吳求降,如若不允,就由勾踐親自去吳國做人質。勾踐採納了這一建議,一面準備死戰,一面派文種向吳王求和,用財寶賄賂吳太宰伯嚭,並獻上美女西施。夫差在伯嚭勸說下與越國議和,率軍回國。勾踐向越國臣民下詔罪己,然後去吳國給夫差作奴僕,親嚐糞便,最終騙得夫差的信任,3年後被釋放回越國。 勾踐回國後發誓復仇滅吳,臥薪嘗膽[1],休養生息,重用范蠡、文種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史記·貨殖列傳》說:「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又說:「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一年,越國向吳國進貢蒸熟的種子,使第二年吳國大飢,削弱了吳國的國力。前482年,勾踐趁夫差北上黃池爭霸,趁虛而入,攻入吳都姑蘇,殺吳太子。夫差返國後被迫向勾踐求和。勾踐不久後再次攻吳。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越軍圍困吳都三年後終於破城。夫差困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二十九年(前468年),勾踐隨後於北上遷都琅琊,與齊國、晉國等諸侯會盟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其他解答:
arrow
arrow

    香港美食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