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斑馬知識+挑戰 」 廢除漢字﹐源出何處﹖
發問:
毛澤東曾提倡廢除漢字﹐用羅馬拼音完全取代漢字。因為羅馬拼音簡單易學﹐容易上口上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解決當時中國嚴重的文盲問題。越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利用法國式的拼音﹐以三個月的驚人速度掃除國民文盲。大名鼎鼎的文學家瞿秋白,魯迅也有廢除漢字的意思﹐他們認為漢字是會令中國滅亡的病毒。這除漢字念頭很有創意但極具爭議性﹐如果執行的話﹐懂漢字的人會有‘貴’族化的可能性。想問兩位博學多才的主持﹐這個瘋狂的概念﹐源出何處﹖是哪一班人﹐何年何月發起的呢﹖
最佳解答:
最早期的漢字拉丁化動機並不在於取代漢字, 反而是為了方便外國人學習中文! 明清西方傳教士為了學習漢字,開始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1605年耶穌會士利瑪竇的《西字奇跡》具有開創性的系統化意義。1626年耶穌會士金尼閣出版的《西儒耳目資》是最早用音素給漢字注音的字彙。 漢字由於其字數眾多,學習比較費勁,而且由於師承不同,字的具體寫法也有不同。近代科學大量引入中國,漢字在這些概念面前變得不夠使用,又由於新文化運動影響,漢字改革遂成為主流的社會思想。其中劉半農、魯迅等提倡尤甚。 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佈第一套法定的37個民族字母形式的注音字母方案,特點是採用符號表示聲調,這雖然不是一種直接的拉丁化方案,但用符號表示聲調的方法卻延續到漢語拼音方案。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1%89%E5%AD%97%E6%8B%89%E4%B8%81%E5%8C%96&variant=zh-tw 2008-05-21 10:08:18 補充: 自從80年代初廢除第二批簡化字以來,中國政府採用了以維持現狀,追求語言文字使用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主的語言文字政策,目前已經放棄了漢語拉丁化的計劃。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1%89%E5%AD%97%E6%94%B9%E9%9D%A9&variant=zh-tw
其他解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