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金庸total作左幾多本書?邊幾本?
發問:
金庸total作左幾多本書?邊幾本?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小說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 這些作品初於香港明報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爲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多次被香港、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或電影。下表括弧內列出各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爲「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爲「情的讚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動,引來不少迴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臺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與文字打滾的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於是就有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遊時代筆《天龍八部》。 [編輯] 其它作品 三劍樓隨筆: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在大公報的專欄。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金庸散文集:《明報月刊》「明月四十年精品文叢」,金庸首本散文集。2006年10月初版,作家出版社。 在台所見、所聞、所思: 明報出版社1972年出版。
其他解答:
金庸total作左12套書。幾多本就視乎咩版而定。 1.書劍恩仇錄 2.碧血劍 3.射鵰英雄傳 4.神鵰俠侶 5.雪山飛狐 6.飛狐外傳 7.倚天屠龍記 8.連城訣 9.天龍八部 10.俠客行 11.笑傲江湖 12.鹿鼎記 2007-04-18 21:59:23 補充: 應該係15,分別係白馬嘯西風、鴛鴦刀及越女劍。因為佢地喺係雪山飛狐同俠客行尾部,所以我一時唔記得咗,Sorry!希望幫到你喇!! 2007-04-18 22:22:55 補充: 倪匡曾為金庸代筆寫天龍八部,但係新修版嘅內容已經經由金庸親筆改寫,除1966年在《明報》連載的《血影》和1967年在《明報》連載的《長鋏歌》是金庸和倪匡合著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越女劍》。 15本。|||||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 這些作品初於香港明報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爲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多次被香港、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或電影。下表括弧內列出各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爲「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爲「情的讚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動,引來不少迴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臺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與文字打滾的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於是就有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遊時代筆《天龍八部》。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7%91%E5%BA%B8&variant=zh-hk 2007-04-17 19:38:24 補充: 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其作品內容豐富,情節跌宕起伏,有豪俠氣概,有兒女柔腸,有奇招異法,凡此種種,引人入勝。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電腦遊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極其廣泛。他也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 2007-04-17 19:39:23 補充: 他是香港《明報》、《明報月刊》及新加坡《新明日報》的創辦人,被譽為文人致富的例子。1981年7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首次會見查良鏞,一見面就說:「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查良鏞接受無綫電視新聞記者李汶靜訪問,談及軍隊鎮壓時說,「沒想過這個政權會向人民開槍。」後來《哈公專欄》停刊,不再進行反共言論,一般認為查良鏞已向鄧靠攏;對於鄧小平的態度,查良鏞表示:「我對中共的態度,是同意的支持,不同意的批評,總的來說是支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