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我需要城門河的資料!功課!快!
發問:
我需要城門河的資料!今天的功課!!
最佳解答:
城門河(英文:Shing Mun River),又稱城門河道(英文:Shing Mun River Channel),是香港沙田區的一條河流。城門河兩旁建有不少多層住宅大廈,亦有一些商業及工業大廈,並有多條橋樑橫跨城門河,方便居民往來兩岸。 今日城門河大部份為人工河道,其建築原意是為把沙田區的污水及可能出現的洪水排出大海,排水範圍有37平方公里。亦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進行康樂活動,包括騎自行車、緩步跑、划艇及龍舟競渡的地方。 城門河上游為城門水塘,有多條引水道將大帽山、針山及鉛礦坳等地方的山水引到水塘,當水塘滿溢時,山水會經城門峽流至下城門水塘,城門峽附近的走私坳及草山水源亦會流進下城門水塘,每當下城門水塘滿溢,水塘內的儲水會排進城門河,出口昔日是流往沙田海,約在今日大圍附近。昔日的沙田海又稱潮水灣,是一個形似喇叭的狹長形海灣,連接吐露港,當潮漲時,海水便會湧入沙田海。 早期的城門河盡頭是在現今獅子橋附近,河口爲兩面環山的沙田海。當時,九廣鐵路路軌以東已經是海岸,而火炭、小瀝源爲沿海的小村落,圓洲角更是在沙田海中間的小島。及後,經過無數次的填海工程,沙田海變成了筆直的城門河,一直伸展至大水坑。 1970年代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在沙田海兩岸進行填海工程,並把城門河延長成為一條7公里長,200米闊的人工河道,由大圍開始,流經沙田市中心及沙田馬場,流向沙田海及吐露港。其他昔日流向沙田海的小河亦改為流入城門河的支流或明渠,這些支流共有3條,包括大圍渠、火炭渠及小瀝源渠,當中大圍渠更大約在1970、80年代封閉成一條暗渠。不過,在城門河出口處有一條流經大水坑及富安花園一帶的明渠——女婆東坑,由於它是位於城門河出口處匯入城門河及流出沙田海,所以女婆東坑一般都不會認為是城門河的支流。 而沙田海大部分面積成為了今日城門河兩岸的土地,當時位於沙田海中央的小島圓洲則成為東岸陸地的一部份,並改稱圓洲角。現在城門河的出口,即馬料水與馬鞍山之間的海灣,仍稱為沙田海。
其他解答:
我需要城門河的資料!功課!快!
發問:
我需要城門河的資料!今天的功課!!
最佳解答:
城門河(英文:Shing Mun River),又稱城門河道(英文:Shing Mun River Channel),是香港沙田區的一條河流。城門河兩旁建有不少多層住宅大廈,亦有一些商業及工業大廈,並有多條橋樑橫跨城門河,方便居民往來兩岸。 今日城門河大部份為人工河道,其建築原意是為把沙田區的污水及可能出現的洪水排出大海,排水範圍有37平方公里。亦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進行康樂活動,包括騎自行車、緩步跑、划艇及龍舟競渡的地方。 城門河上游為城門水塘,有多條引水道將大帽山、針山及鉛礦坳等地方的山水引到水塘,當水塘滿溢時,山水會經城門峽流至下城門水塘,城門峽附近的走私坳及草山水源亦會流進下城門水塘,每當下城門水塘滿溢,水塘內的儲水會排進城門河,出口昔日是流往沙田海,約在今日大圍附近。昔日的沙田海又稱潮水灣,是一個形似喇叭的狹長形海灣,連接吐露港,當潮漲時,海水便會湧入沙田海。 早期的城門河盡頭是在現今獅子橋附近,河口爲兩面環山的沙田海。當時,九廣鐵路路軌以東已經是海岸,而火炭、小瀝源爲沿海的小村落,圓洲角更是在沙田海中間的小島。及後,經過無數次的填海工程,沙田海變成了筆直的城門河,一直伸展至大水坑。 1970年代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在沙田海兩岸進行填海工程,並把城門河延長成為一條7公里長,200米闊的人工河道,由大圍開始,流經沙田市中心及沙田馬場,流向沙田海及吐露港。其他昔日流向沙田海的小河亦改為流入城門河的支流或明渠,這些支流共有3條,包括大圍渠、火炭渠及小瀝源渠,當中大圍渠更大約在1970、80年代封閉成一條暗渠。不過,在城門河出口處有一條流經大水坑及富安花園一帶的明渠——女婆東坑,由於它是位於城門河出口處匯入城門河及流出沙田海,所以女婆東坑一般都不會認為是城門河的支流。 而沙田海大部分面積成為了今日城門河兩岸的土地,當時位於沙田海中央的小島圓洲則成為東岸陸地的一部份,並改稱圓洲角。現在城門河的出口,即馬料水與馬鞍山之間的海灣,仍稱為沙田海。
其他解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城門河(英文:Shing Mun River),又稱城門河道(英文:Shing Mun River Channel),是香港沙田區的一條河流。城門河兩旁建有不少多層住宅大廈,亦有一些商業及工業大廈,並有多條橋樑橫跨城門河,方便居民往來兩岸。 今日城門河大部份為人工河道,其建築原意是為把沙田區的污水及可能出現的洪水排出大海,排水範圍有37平方公里。亦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進行康樂活動,包括騎自行車、緩步跑、划艇及龍舟競渡的地方。 歷史 城門河上游為城門水塘,有多條引水道將大帽山、針山及鉛礦坳等地方的山水引到水塘,當水塘滿溢時,山水會經城門峽流至下城門水塘,城門峽附近的走私坳及草山水源亦會流進下城門水塘,每當下城門水塘滿溢,水塘內的儲水會排進城門河,出口昔日是流往沙田海,約在今日大圍附近。昔日的沙田海又稱潮水灣,是一個形似喇叭的狹長形海灣,連接吐露港,當潮漲時,海水便會湧入沙田海。 早期的城門河盡頭是在現今獅子橋附近,河口爲兩面環山的沙田海。當時,九廣鐵路路軌以東已經是海岸,而火炭、小瀝源爲沿海的小村落,圓洲角更是在沙田海中間的小島。及後,經過無數次的填海工程,沙田海變成了筆直的城門河,一直伸展至大水坑。 1970年代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在沙田海兩岸進行填海工程,並把城門河延長成為一條7公里長,200米闊的人工河道,由大圍開始,流經沙田市中心及沙田馬場,流向沙田海及吐露港。其他昔日流向沙田海的小河亦改為流入城門河的支流或明渠,這些支流共有3條,包括大圍渠、火炭渠及小瀝源渠,當中大圍渠更大約在1970、80年代封閉成一條暗渠。不過,在城門河出口處有一條流經大水坑及富安花園一帶的明渠——女婆東坑,由於它是位於城門河出口處匯入城門河及流出沙田海,所以女婆東坑一般都不會認為是城門河的支流。 而沙田海大部分面積成為了今日城門河兩岸的土地,當時位於沙田海中央的小島圓洲則成為東岸陸地的一部份,並改稱圓洲角。現在城門河的出口,即馬料水與馬鞍山之間的海灣,仍稱為沙田海[1]。 污染問題 1980年代,城門河曾經受到鄰近工業區及住宅等排出的污水所污染,河水完全不適合任何生物生存。港英政府於1988年開始實施多項措施,以改善城門河的水質,包括禁止任何廢水排放到城門河,禁止沙田區居民飼養禽畜,亦把區內所有鄉村的污水,排放到沙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政府亦把沙田濾水廠的明礬淤泥收集,加以處理,及把經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排放到維多利亞港。近年,政府亦在文禮閣附近興建了一條約250米長的人工河堤,及挖掘由香港體育學院至文禮閣的一段城門河河床,以減輕該處的污染及異味情況。城門河發出臭味,是因為河道在過去被有機物(禽畜廢物、住宅污水)污染,污染物沉積在河床上並分解,造成水中氧氣減少。雖然城門河近年的污染問題已大為改善,但原生河床底泥中的微生物,在缺氧情況下分解有機物質,會釋放出惡臭的硫化物,這就是臭味的來源。 這些措施成效顯著,城門河的水質逐漸得到改善。自1993年開始,水質指標由普通轉為良好,河裡亦開始發現魚類及無脊椎動物。1987年城門河的有機污染物生化需氧量約每天9,000公斤,1997年底,城門河的污水排放量減少接近90%,生化需氧量已降至大約每天1,050公斤。 人工河道 人工河道包括挖掘河床及河堤,改變河道的闊度、形狀、結構及位置,在河堤和河床表面蓋上混凝土,目的是防洪、加快河水排放及方便維修河道等。人工河道會破壞河流為生物提供的棲息地,同時減低河床及河堤的生物多樣性。石礫或泥沼等天然河床被蓋上混凝土,加上河道被拉直後,令原來河流中應有的急流淺槽和水流慢的深槽消失,水流變得統一,最後使河流變得不再適合生物居住。 擴闊河道可能要清理河道兩旁的樹木,使河堤樹蔭消失,破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棲息地,也使魚類及河流生物失去天然遮蓋。混凝土河道散熱和吸熱都較天然河床快,河流的溫度因此變得不穩定和出現較大的溫差,使河流生物難以適應。 河道維修工程一般包括清理河岸和河床的工作,河床的沈澱物和植物會被挖走,生物的棲息地經常受到破壞,令生態系統難以復甦。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期間,產生大量污染物影響水質,增加河流的懸浮物和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夾雜在礫石之中,魚卵及很多無脊椎動物便會因缺氧而死亡,對生態系統造成深遠的影響。 康樂活動 在水質達到可接受水平後,1996年6月,城門河首次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亦進行各種划艇、獨木舟等水上活動。而每年端午節沙田區的龍舟競賽亦在翠榕橋至沙燕橋之間一段城門河道舉行。 在城門河兩岸建有緩跑徑和單車徑,地勢較隔鄰的馬路略低,並種有樹木等植物與馬路分隔。緩跑徑的起點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沿西岸經沙田馬場及吐露港公路連接至大埔,而東岸則連接到馬鞍山一帶。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