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急...香港既特色

發問:

要交美勞... 講多D可以代表香港既野 例如:香港既交通,食物,建築物,地方等等 最好呢D野係好容易畫啦 講多D愈好

最佳解答:

我認為香港特色建築物 是 中銀大廈 主条目:中銀大廈 (香港) 中銀大廈位於金鐘花園道1號,由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大廈樓高70層,樓高305米,加頂上兩桿的高度共有367.4米。在1989年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亦是當時美國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其外型像竹筍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大廈是中銀香港的總部。 .香港是一個擁有大量摩天大樓的城市。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香港地少而人口集中,建造摩天大樓的經濟效益在香港特別明顯。若以150米為摩天大樓之界定門檻,香港的現存摩天大樓不少於215棟。香港的摩天大樓不僅限於商業大樓,不少住宅同樣建得很高。全球最高一百棟住宅大樓中,最少一半是位於香港。 .歷史 相對於美國紐約等大城市,香港興建摩天大樓的歷史其實很短。早期的香港主要為轉口港,對摩天大樓及辦公室的需求未算太高。自1930年代起,當時的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廈成為香港最高的大廈。 .香港經濟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開始出現高速發展,香港首棟摩天大樓在1973年落成,是位於中環的康樂大廈(現已改名怡和大廈)。其後隨著香港經濟的起飛,地產價格急速上升,香港亦逐漸發展成亞洲的金融中心,一些跨國機構開始在香港開設辦事處以至地區性總部,對辦公室的需求上升,在中環、金鐘及灣仔等商業區內陸續出現摩天大樓。合和中心、中銀大廈及中環廣場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曾先後成為香港以至亞洲最高的建築物。由於九龍半島大部份皆處於舊啟德機場航道之下,建築物高度受限制,因此在1999年前在九龍區的摩天大樓較少。 .建築特色 晚上的中銀大廈由於香港土地稀少,建築物只有向高空發展。早期摩天大樓皆作辦公室用途,1990年代起,一些住宅樓宇亦以摩天大樓形式興建,部份住宅樓宇的高度比一些國家最高的辦公室大廈更高。現時全港最高的住宅擎天半島第一座是世界第7高的純住宅大廈。地利根德閣第三座在1994年落成時是全世界最高的純住宅大廈, 直至Trump World Tower於2001年建成。 .颱風 由於香港並非處於活躍的地震帶,香港的摩天大樓一般沒有特別的防震設計或設備。但香港時常受到颱風吹襲,因此香港的摩天大樓在設計時,必須能夠抵受十號風球時所出現的颶風或更高的風力。香港的摩天大廈設計上所承受的風力,比有“風之城”之稱的芝加哥強兩倍;而所能承受的切變力,則更為洛杉磯為防預地震而設的四倍。 .結構 香港的摩天大樓多數為鋼筋加固混凝土結構,或鋼架結構及加固混凝土核心。純鋼架結構的摩天大樓在香港很少。以鋼筋及混凝土建造的樓宇,使用壽命較長,而防火能力及抵受撞擊的能力,相對純鋼架結構的樓宇為高。 .防火設施 香港建築物條例規定,高層大廈必須在部份層數設立隔火層。隔火層不設任何辦公室或住宅單位,萬一火警發生時,可令火勢較不易蔓延。 政府亦規定香港的摩天大樓需裝置自動灑水系統,當火警鐘被啟動,或感應器感應到火災發生,便會自動灑水以阻止火勢蔓延。 .電梯 電梯對摩天大樓的重要性,正如地鐵對城市一般重要。摩天大樓樓層多,出入的人次亦較多,因此電梯設備需比一般大廈作更多考慮。目前香港不少摩天大樓的設計,載客電梯不能由地面直通至頂層,要前往較高層的搭客需在指定的樓層轉乘電梯,以減低電梯平均上落時間。通常由地面大堂至指定樓層會使用較高速及載客量較高的電梯。部份新建摩天大樓,如中環國際金融中心,更裝置了雙層電梯,以在有限空間之下運載更多搭客。 一些摩天大樓亦善用電梯的空間作廣告宣傳,如在電梯內加入液晶顯示屏播放廣告,最新新聞、財經及天氣等資料,為搭客在使用電梯的時間提供資訊,亦可增加廣告收入。部份摩天大樓亦加強了在電梯內手提電話的接收,以方便使用者。部份摩天大樓如合和中心,則安裝了觀景電梯,讓搭客可欣賞大樓外的景色。 1.經典中經典 - 辣魚蛋 2.絕版瓦砵 - 砵仔糕 3.日賣500底 - 雞蛋仔 4.明星至愛 - 魚肉燒賣王 5.臭名遠播 - 臭豆腐 6.廉價富豪 - 碗仔翅 7.三點三 - 菠蘿包 8.爽甜 - 豬皮蘿蔔 9.港式甜薄餅 - 糖蔥餅 10.鬆化香甜 - 蛋撻 還有龍鬚糖和叮叮糖也是 龍鬚糖 它的外層很像一把白色的鬍子,所以有個很特別的名字-龍鬚糖。 特色:手拉的糖衣薄如一層蠶絲,裹著芝麻、椰絲及花生粒,看上去倒真有點像個蠶繭,但味道就當然好得不得了。如果不是,在推廣給外國人的懷舊小食名單中,它就不會成為必然正選啦!不過,外國人吃的是新奇,我們吃的卻是回憶呢!但願你的回憶也是甜蜜的啦! 我的童年回憶:孩童時代,最愛看賣龍鬚糖的人,如果把厚厚的糖衣拉成細絲,良久不願離開...。像個魔術 ,對了,在小孩子的眼中,自己不懂不會的東西,都會當為魔術,所以他們的世界才會布滿肥皂泡呢 ! 糖蔥薄餅 特色:薄餅的樣子,有點像小時候美工堂用的瓦通紙。鐵箱子的前面裝有玻璃,似乎在告訴你,甚麼叫做貨真價實。 我的童年回憶:不妨坦白告訴你,在筆者兒時,就是發夢也想擁有這個箱子。裏面除了這些糖蔥餅以外,也放滿其他不同款式的糖果,而我,每天就帶著箱子上學,肚子餓便找一款出來吃。甚麼?你也曾有這個夢想嗎? 這款小吃已差不多絕跡街頭,閣下如想回味一下,可以到沙田顯徑村及新翠村一帶碰碰運氣。 砵仔糕 特色:最初的砵仔糕,可能真的用砵仔盛載,但筆者就沒有親眼見過,難以求證。相信最多人見過的砵仔糕版本,是以碗仔盛載的。可能因為衛生的問題,現在的砵仔糕多以塑膠杯盛載,感覺當然失了一大截啦! 我的童年回憶:閣下有否記得,在新不了情一片中,袁詠儀請求劉青雲買砵仔糕那一幕?足以證明,砵仔糕是種叫人夢繫魂牽的食物。不信的話,可以試試送一個給你正在追求的異性,想必有意外收獲。因為,我們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是建築在砵仔糕上的。 煎饟三寶 特色:款式多多已是它的一大特色,數數看,有饟矮瓜、炸青椒、豆腐及魚旦...,難怪它這麼多年,在零食市場中,還是屹立不倒。 我的童年回憶:最深刻的事,是媽媽總會告誡我們:小心滾油!說真的,這款街頭小吃,真的導致過不少滾油傷人的意外! 叮叮糖 特色:因為在鑿碎大片糖果的過程中,會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所以這種糖喚作叮叮糖。 我的童年回憶:賣叮叮糖的伯伯,拿著鐵鎚和錐子,把一大盤的糖鑿碎成小塊,這個畫面可有深記在你的腦海裏? 蛋撻 這個不用說了吧?連彭定康也念念不忘,一來香港就要食的香港特色小食之一 在茶餐廳和所有餅店都少不了的食物 在茶餐廳新鮮出爐後就立即拿去圍繞店內等人叫的場面在舊電影也常常會見 但一定要上述選擇,不計龍鬚糖和叮叮糖的話 那就是碗仔翅和菠蘿包吧 碗仔翅是因為街頭常見,又有特色的食物 菠蘿包跟蛋撻一樣,只是沒有得到彭定康垂青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其他解答:

圖片就沒有,不過我找到香港的特色的文章: 香港是一個世界知名的美食天堂,飲食文化很出眾,而且香港的食店服務質素也很高水準,價錢也非常便宜,世界各地的美食也可在香港品嚐到。 到香港旅遊,一定要品嚐香港的地道美食。香港人喜歡在假日上茶樓飲茶,是香港飲食文化之一。其中蝦餃、燒賣、叉燒飽更是美味可口的點心。 吃海鮮也是香港飲食特色之一,位於香港仔的海鮮畫舫,是遊客必到的景點之一。而鯉魚門、南ㄚ島也是品嚐海鮮的好去處。 吃泰國菜不一定要到泰國,九龍城是泰國菜館的集中地。 香港的貨品非常便宜,而且款式又多,故此有購物天堂的美譽。無論衣服、手表、珠寶也可以在香港以定較便宜的價錢購買得到。而香港的購物區主要集中在尖沙咀、銅鑼灣及旺角等地。 海港城位於廣東道,由海運大廈、香港酒店商場、海洋中心、海威大廈及海洋廊所組成,是全港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約有400多家商店,著名的連卡佛百貨、時間廊也有在此設立分店,其中玩具反斗城最適合小朋友光顧。 柏麗大道位於九龍公園東側、200米長的購物大道集中不少名牌衣服如Toppy、Jessica、Voge等,適合愛時髦的人士。 香港還有很多平價露天市場,貨品十分便宜,而且還可以討價還價。著名的露天市場有旺角的女人街及花園街。有很多流行童裝也可在這裡買到,而位於油麻地的廟街,除了有價廉物美的衣服外,還有看手相的、唱戲曲的,充滿道地色彩。|||||飲食 香港人對飲食極為重視,除了以粵菜聞名外,日、韓、台、越、泰、印度及歐洲的菜系亦十分常見,享有美食天堂的稱號。 早年香港人習慣上茶樓,早上沖一壺茶、叫兩件點心,這經常成為西方人眼中香港飲食文化的典型。受英國影響,港人同樣喜好吃下午茶,多數吃一件三文治、蛋撻、奶茶咖啡。 在華洋雜處下,香港發展出茶餐廳的獨特餐館,它原本出售一些三文治、咖啡等廉價西式小食,後來再引入各式傳統小炒,並自創炒或撈出前一丁、菠蘿油、檸七、鴛鴦等,而大牌檔及冰室也曾經是非常普遍的食肆。此外,香港街頭小食也是多姿多采,例如雞蛋仔、砵仔糕、啄啄糖、煎釀三寶、碗仔翅等小食都頗為著名,以及由於香港人性格好「一窩蜂」,故有些小食只會曇花一現。 傳統本地菜以廣府菜、客家菜及潮州菜為主,盆菜則是新界原居民在節慶時的傳統菜。由於香港臨近海洋,因此海鮮也是常見的菜色,亦發展出如避風塘炒蟹的避風塘菜色。另外,位於香港仔避風塘的珍寶王國是著名的海上食府,而西貢市、南丫島、流浮山和九龍鯉魚門也是吃海鮮的熱點。 另一方面,香港飲食也深受外來飲食文化影響。中環蘇豪區、灣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而慕尼黑啤酒節更由1991年起每年於尖沙咀廣東道舉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麥當勞及肯德基經營,而香港也發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當中以大家樂、大快活及美心快餐等集團為代表。 流行文化 粵曲成為香港早年的普及娛樂,隨著1920年代省港班興起,薛覺先、馬師曾等著手改量唱腔,出現薛馬爭雄的粵曲黃金時代。這時期香港的流行文化與廣州一衣帶水,如省港班就是穿梭粵港兩地以至東南亞演出,並未形成獨特的香港文化。1950年代中國政治變天,香港開始汲取上海普及文化,加上歐美多年影響,自1970年代起,由蓮花樂隊主音歌手許冠傑所帶動的一股潮流,其後蓬勃發展的「粵語流行曲」 [88],其中1980年代的梅豔芳、張國榮、譚詠麟、徐小鳳一直獨霸樂壇,至1990年代,張學友、黎明、劉德華和郭富城亦享有四大天王的稱譽,影響遍及中國和東南亞等地。 香港電影始於1913年黎民偉編演的首部港片《莊子試妻》。二次大戰後,大批內地電影人才及資金南下,香港先後成立中華、永華、長城等公司,令粵語片在1950年代大放異彩。當中胡鵬1949年開創的《黃飛鴻》電影,連拍60個多部,成為世界史上最長壽的系列電影。任劍輝、白雪仙的演出亦被傳頌數十年[89]。加上東亞各國政府一度只容許香港電影進口,令香港享有「東方荷里活」之稱,李小龍、王家衛、吳宇森、周潤發、李連杰、成龍、張曼玉、周星馳在國際上均享負盛名,每年3至4月間舉行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電影界每年一度的盛事。不過,盛極而返,自1990年代中後期,香港娛樂事業開始走向下坡,高峰期港產片年產達三百部電影,但2004年只餘下60部[90]。而隨著臺灣、中國大陸和東亞各國的音樂興起,香港唱片銷量亦大不如前。香港娛樂文化的前途是一個長久討論的題目[91]。此外,香港由於地小人多,加上科技日漸發達導致傳媒發展迅速,另類小眾文化也能夠得到廣大社會的矚目。曾灶財、梁國雄、周啟邦夫婦等的行為及其對社會產生的衝擊,就是明顯的例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香港美食推薦 的頭像
    香港美食推薦

    香港美食推薦

    香港美食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