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我要搵關於尖沙咀香港天文台ge基本資料

發問:

我要做HISTORY的功課,想搵尖沙咀香港天文台ge基本資料

最佳解答: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英文:Hong Kong Observatory, 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的部門,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責香港的氣象觀測、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工作,並向香港公眾發出相關的警告。現任天文台台長為林超英。 發展歷程: 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以後,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適合研究颱風等氣象,1879年英國皇家學會建議在香港設立氣象觀測台。當時在東亞,只有上海徐家匯、馬尼拉、北京及荷屬印尼雅加達四處有專業的氣象觀測台。前兩者是由耶穌會修士運作,而香港正好位於二者之間。由於颱風常對香港造成破壞,香港政府亦支持皇家學會的建議。1883年夏季,香港天文台正式創辦,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任天文台首長天文司。天文台最初的職責包括:授時、氣象、磁場及水文觀察,與天文毫無關係,可是當時負責翻譯的華人卻錯譯為「天文台」,一直沿用至今。1912年,英皇喬治五世對香港天文台頒賜皇家香港天文台的稱號,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為止。 天文台在1948年加入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前身),開始進一步使用高技術的儀器進行天器預測,天文台於1949年開始利用無線電探空儀及雷達探空系統預測氣象資料,並於1959年引入第一座天氣雷達。於1964年後接收極軌衛星的自動圖像傳送信號。在1973年,天文台首部電腦系統啟用,在兩年後的1975年,天文台使用世界氣象組織的全球電信系統,建立了三組專用電路交換氣象資料,包括香港至東京(1969年)、香港至曼谷(1970年)及香港至北京(1975年)。 在1980年,天文台設置第一套套銫原子鐘報時系統,為香港提供準確的報時訊號。天文台亦分別在1984年及1985年建立兩個位於赤鱲角、沙田的自動氣象站及位於京士柏的輻射測量室。在1992年,天文台建立一套以紅色及黑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在1998年再加設黃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天文台在1996年在網際網路成立網頁,是最早成立網頁的香港政府機構之一。在2000年,天文台添增加了一套高效能伺服器,提高氣象數據處理的能力。在1年後,天文台增強網站服務,開始提供文字版及有聲版網頁,讓視障人士也可以在網上獲得天氣資訊。另外,天文台亦推出網站的「無線應用系統規約」(WAP)版本,供行動電話用戶使用。 總部: 香港天文台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4A號,建於1883年,建築物本身已被列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每年3月都以舉辨開放日來慶祝3月23日的世界氣象日。天文臺道亦因香港天文台的建造而得名。

其他解答: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英文:Hong Kong Observatory, 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的部門,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責香港的氣象觀測、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工作,並向香港公眾發出相關的警告。現任天文台台長為林超英。 [編輯] 發展歷程 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以後,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適合研究颱風等氣象,1879年英國皇家學會建議在香港設立氣象觀測台。當時在東亞,只有上海徐家匯、馬尼拉、北京及荷屬印尼雅加達四處有專業的氣象觀測台。前兩者是由耶穌會修士運作,而香港正好位於二者之間。由於颱風常對香港造成破壞,香港政府亦支持皇家學會的建議。1883年夏季,香港天文台正式創辦,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任天文台首長天文司。天文台最初的職責包括:授時、氣象、磁場及水文觀察,與天文毫無關係,可是當時負責翻譯的華人卻錯譯為「天文台」,一直沿用至今。1912年,英皇喬治五世對香港天文台頒賜皇家香港天文台的稱號,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為止。 天文台在1948年加入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前身),開始進一步使用高技術的儀器進行天器預測,天文台於1949年開始利用無線電探空儀及雷達探空系統預測氣象資料,並於1959年引入第一座天氣雷達。於1964年後接收極軌衛星的自動圖像傳送信號。在1973年,天文台首部電腦系統啟用,在兩年後的1975年,天文台使用世界氣象組織的全球電信系統,建立了三組專用電路交換氣象資料,包括香港至東京(1969年)、香港至曼谷(1970年)及香港至北京(1975年)。 在1980年,天文台設置第一套套銫原子鐘報時系統,為香港提供準確的報時訊號。天文台亦分別在1984年及1985年建立兩個位於赤鱲角、沙田的自動氣象站及位於京士柏的輻射測量室。在1992年,天文台建立一套以紅色及黑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在1998年再加設黃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天文台在1996年在網際網路成立網頁,是最早成立網頁的香港政府機構之一。在2000年,天文台添增加了一套高效能伺服器,提高氣象數據處理的能力。在1年後,天文台增強網站服務,開始提供文字版及有聲版網頁,讓視障人士也可以在網上獲得天氣資訊。另外,天文台亦推出網站的「無線應用系統規約」(WAP)版本,供行動電話用戶使用。 [編輯] 總部 香港天文台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4A號,建於1883年,建築物本身已被列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每年3月都以舉辨開放日來慶祝3月23日的世界氣象日。天文臺道亦因香港天文台的建造而得名。 [編輯] 工作範圍 [編輯] 氣象服務 [編輯] 一般天氣服務 香港天文台每日均會發放最新的天氣消息,包括最高及最低氣溫、分區氣溫、相對濕度、降雨量、潮汐資料、紫外線指數、風速、氣壓等資訊。此外天文台還會預測未來7日的天氣概況。而每當惡劣天氣出現時,天文台便會因應情況而發出不同的#天氣警告訊號,提醒市民做好相應措施。 [編輯] 航空氣象 主條目:香港國際機場#氣象服務 香港天文台亦是亞太區第一批氣象服務單位取得ISO9001:2000認證,航空氣象是香港天文台主要收入來源,[1],天文台亦在香港國際機場安裝了世界上首台用作機場天氣預警的雷射雷達系統[2]。 [編輯] 輻射監測及評估 香港天文台自1961年起開始監測輻射,並於1987年將輻射監測工作擴展成為一項全面性的環境輻射監測計劃,直到現時為止,天文台設立的輻射監測網路共有十個固定監測站,除此以外,天文台亦會定期利用一輛由貨車改裝而成裝有輻射測量儀器的車在偏遠地區進行陸上巡測。而空中巡測方面,天文台亦會利用直昇機在香港及鄰近海域進行巡測。然後分析巡測所得之樣本及數據,定期公佈監測結果 [編輯] 時間標準及地球物理服務 [編輯] 時間標準 主條目:香港時間 香港天文台負責管理的香港時間(縮寫HKT)是香港所採用的時間標準。香港時間全年比協調世界時快8小時,即是與位於UTC+8時區的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一致。香港時間準確度為每日1微秒以內。香港天文台現時透過時間伺服器、自動資料查詢系統及公營香港電台報時信號廣播提供對時服務。 [編輯] 地震 香港遠離地震帶,發生大地震機會微,香港天文台平均每年錄得約兩次有感地震,天文台還會監察由海底地震所引發之海嘯,一但預測發生可能影響香港的海嘯,有需要時便會向公眾發出海嘯警告。 [編輯] 天氣警告訊號 香港天文台的天氣預測總部每日24小時工作,負責發出各類有關警告,詳列如下: [編輯] 熱帶氣旋警告 主條目: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自1884年起,當熱帶氣旋接近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提醒香港市民熱帶氣旋將可能對本港造成的影響,以及警告維多利亞港及附近海域將可能出現的強烈風勢。現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共分為5級,分別是1號、3號、8號(4個,即東北、西北、西南及東南)、9號和10號。 [編輯] 暴雨警告系統 主條目: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是香港出現暴雨或預測將有暴雨時,由香港天文台發出,以提醒及警告市民的警告信號。1992年,香港天文台建立一套以紅色及黑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在1998年再加設黃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 [編輯] 山泥傾瀉警告 當香港天文台參照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意見,認為持續大雨極有可能引起山泥傾瀉時,天文台便會發出山泥傾瀉警告。這個警告主要針對數目較多而影響廣泛的山泥傾瀉情況。 [編輯]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每當新界北部的低窪地區已經或預料會發生水浸,天文台便會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因此,當途徑溪澗或水道時,必須提高警覺,切勿在這些地方遊玩,以免發生意外。 [編輯] 雷暴警告 不論雷暴的影響範圍廣泛,還是只涉及香港的某一地區,天文台便會發出雷暴警告。香港的室外運動場、球場及泳池習慣上會暫停開放,以免發生意外。雷暴警告是一年內發出次數最高的警告信號,有雨季時甚至有可能會一日內多次發出。 [編輯] 強烈季候風信號 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表示在本港境內任何一處接近海平面的地方,冬季或夏季季候風之平均風速現已或將會超過每小時40公里。冬季季候風一般從北面或東面吹來,而夏季季候風則主要是西南風。在十分空曠的地方,季候風的風速可能超過每小時70公里。 [編輯] 寒冷及酷熱天氣警告 1999年12月起,當預測室外最低氣溫將低於攝氏12度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另外於2000年亦新設酷熱天氣警告,當預測室外最高氣溫將高於攝氏33時就會發出 [編輯] 霜凍警告 香港冬天天氣寒冷,有時更可能會到達嚴寒水準,屆時高山及新界地區就有可能出現地面霜。當有跡象顯示香港高山或新界地區會出現地面霜時,天文台便會發出霜凍警告以提醒人們小心結霜,特別是務農人士。 但霜凍警告雖然已被設立達15年,但發出次數只有8次,1991年12月30日7:41:00至1999年12月22日16:29:59期間更沒有發出過,可見香港出現地面霜的機會較低。 [編輯] 獨立性及警告機制的問題 香港天文台隸屬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發出警報時經常受到來自政府及商界的壓力。在1990年代,時任香港總商會會長的翁以登就經常在天文台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訊號之後,指責天文台令香港商界損失了多少億的生意額云云。有些人覺得這些批評使得天文台對發出警告的態度轉為保守,以免得罪商界。但在另一方面,由於香港人口已廣泛分散在新界各區,天文台保守的政策卻引起市民的不滿,因為即使在新界各區多個氣象站已出現烈風的風力,但由於維港兩岸受到高樓大廈及地型遮蔽,使維港風力可能連強風程度也未達,市民仍然要冒著大風雨去上班。近年,天文台經常都在惡劣天氣發生時,在天氣報告中加入更多的氣象資料,使市民能夠因應各區的天氣而自行決定是否出外。不過,由於香港大多數公司都是以天文台所發出的警報訊號為準則,這些額外的資料對於市民大眾生命的保障可以說用處不大。 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於2006年8月3日,颱風派比安影響香港期間,香港普遍颳起強風,近海、高地及多個新市鎮(如青衣、西貢及赤柱)的測風站風力有時達烈風程度。但香港天文台以維多利亞港內未有持續的烈風為由,不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訊號,引起輿論的強烈抨擊。
arrow
arrow

    香港美食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