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何為「三書六禮」?
發問:
何為「三書六禮」?
最佳解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三書: 乃聘書(訂親之書)、禮書(禮物清單)及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 六禮 : 納采(提親)----當兒女婚嫁時,由父母請媒人向物色好的 女家提親。納采時要攜多達三十種的禮物,例如 鴛鴦、鹿等,有吉祥象徵的意義而女家亦在這時向媒人打聽男 家的情況。 問名 (夾八字)-----即男家問清女名及其年庚八字,而後卜吉凶。若男女的年庚不合諸的希望。若是年庚是相合,男方便會問清女子為誰所生,是親生還是收養,正室還是繼室所生,以使男女門當戶對。 納吉 (過文定)-----當男家接收女家庚帖後,便會馬上將庚帖置於神前或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內如家中平安無事,便是吉兆,於是男家便把新郎的庚帖寫給女家。女家接到庚帖也同樣進行納吉儀式。若三日內家有異變,婚事便會取消。 納徵 (過大禮)-----男家把禮,如紅綢、糖果送至女家,女家即將聘禮奉於神前、祖先案前供拜,然後請男家諸人入席,將嫁女兒捧甜茶上廳,一一介紹與見面。而女家也會把坤書(女方婚書)交給媒妁。 請期 ( 擇日 ) -----男家占卜擇定合婚良辰吉日,讓媒人告知女家,徵求女家的同意。女家在請期儀式中,也同樣要卜吉,占卜男家所擇的日期是否配合新娘的八字。 若兩者均同意,婚禮便如期舉行。 親迎 ( 迎親 ) -----即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是婚姻的最後程序。新郎偕同媒人、親友至女家迎娶。到女家,新婦便會拜袓先及父母,然後於吉時便與新郎由西階步出,由年高多福的「好命人」扶持上花轎,迎至男家拜天地祖先。交拜後便入洞房、坐案前、燃花燭、飲合巹酒。
其他解答:
中國傳統婚俗中有「三書六禮」。究竟「三書」是什麼書?「六禮」是什麼樣的禮儀? 三書 「三書」是指在六禮中交換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 「聘書」是訂婚時交換的文書。 「禮書」是過大禮和送聘金時交換的文書。 「迎書」是迎娶新娘時男方送給女家的文書。 六禮 「六禮」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簡單來說,六禮就是傳統婚禮的六個步驟: 「納采」是男方物色人選後,託媒人提親,如女家拒絕,婚事便不成。 「問名」是男方把年庚八字寫在俗稱「庚帖」的帖子上,由媒人送到女家。同時,媒人把女方的年庚八字送回男家,讓雙方看看兩人的年庚八字是否相配,即是俗稱的「夾八字」。 「納吉」又稱「過文定」,即經占算後,如男女雙方的年庚八字相配,男家便可派人通知女家,至此婚事達成初步協定。 「納徵」即「過大禮」,男家給女家送聘書、禮書,形式類似今天的訂婚。 「請期」即「擇吉日」,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家,請求同意。 「親迎」即「迎親」,男方穿起禮服,率領鼓樂儀仗,以大紅花橋迎娶新娘。 納妾 納妾制度在中國起源很早,要不是為了子嗣,就是為了炫耀家財。原則上,男子得元配妻子同意便可納妾。妻和妾的地位很分明,即使是元配妻子早逝,妾被扶正為繼室,也不能享有正室的權利。 納妾的禮節遠較娶正室為簡單,只是擇定吉日,男家以小轎把妾接回家中。妾過門時不能從正門入屋,亦不用與丈夫拜堂,只要向正室跪拜奉茶便可。 香港在1971年10月7日婚姻改革法例生效後,納妾便成犯重婚罪。|||||拎住3本書去向人拜6下|||||三書六禮指的是傳統婚姻的習俗禮儀 三書是指結婚過程的重要三種文書 分別為聘書、禮書和迎書 六禮指婚姻進行中的六個禮儀法度 分別為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三書六禮是中國傳統婚姻的習俗禮儀。 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現代的結婚過程一般指結婚當日所舉行的禮儀,三書六禮的結婚過程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與現代相似,整個傳統婚婚姻習俗禮儀通知了親屬鄰里,以取得社會的認可和保障。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結婚的夫婦取得祖先神靈的認可和承擔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承認為明門正娶;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的吉利。不過,在不同的朝代時期中,婚俗禮儀亦有所不同。 三書六禮的傳統婚俗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時期的「婚姻六禮」,對其後各朝代婚姻的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在《禮記》和《儀禮》都對此有所論述。 《禮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筳幾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敬慎重正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另據《儀禮》載:「昏有六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由此可見,這傳統婚俗始創於西周時期。一般認為,此婚俗於秦朝巳經定下,其後用於漢朝。 詳細的說明如下,三書為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記錄,分別指: 聘書:即訂親之文書。在納吉(男女訂立婚約)時,男家交予女家之書柬。 禮書:即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列明過大禮的物品和數量。 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 六禮則為結婚過程中的六個步驟: 納採:當兒女婚嫁時,由男家家長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親。男家在納採時,需將大約達三十種有象徵吉祥意義的禮物送給女家;女家亦在此時向媒人打聽男家的情況。 問名:即在女方家長接納提親後,女家將女兒的年庚八字帶返男家,以使男女門當戶對和後卜吉凶。 納吉(又稱過文定):當接收庚帖後,便會將庚帖置於神前或祖先案上請示吉凶,以肯定雙方年庚八字沒有相沖相剋。當得知雙方並沒有相沖相剋之徵象後,婚事巳初步議定。 納徵(又稱過大禮):即男家把聘書和禮書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週,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此時,女家需回禮。 請期(又稱乞日):即男家擇定合婚的良辰吉日,並徵求女家的同意。 親迎(或迎親):在結婚吉日,穿著禮服的新郎會偕同媒人、親友親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廟行拜見禮,之後才用花轎將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儀式後,便送入洞房。 但是這樣的傳統在現在社會中已經較難看到了,但是在一些鄉村地區以及客家的村落當中,依然還保持著這種婚姻形式,仍可見到六禮的明顯痕跡。 然而,於較為現代的婚俗禮儀中,三書六禮的婚俗禮儀則已化繁為簡,一般來說,僅遵循著提親、納徵(即過大禮)和親迎(即接新娘)內的某些禮儀而已。 「三書」是指在六禮中交換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 「聘書」是訂婚時交換的文書。 「禮書」是過大禮和送聘金時交換的文書。 「迎書」是迎娶新娘時男方送給女家的文書。 六禮 「六禮」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簡單來說,六禮就是傳統婚禮的六個步驟: 「納采」是男方物色人選後,託媒人提親,如女家拒絕,婚事便不成。 「問名」是男方把年庚八字寫在俗稱「庚帖」的帖子上,由媒人送到女家。同時,媒人把女方的年庚八字送回男家,讓雙方看看兩人的年庚八字是否相配,即是俗稱的「夾八字」。 「納吉」又稱「過文定」,即經占算後,如男女雙方的年庚八字相配,男家便可派人通知女家,至此婚事達成初步協定。 「納徵」即「過大禮」,男家給女家送聘書、禮書,形式類似今天的訂婚。 「請期」即「擇吉日」,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家,請求同意。 「親迎」即「迎親」,男方穿起禮服,率領鼓樂儀仗,以大紅花橋迎娶新娘。 參考資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