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何謂亂世?(15分)

發問:

需解釋什麼是亂世, 舉一些亂世的例子, 中、西時代之亂世皆可。

最佳解答:

我對中史的亂世的例子較熟 最早應該係春秋戰國,因為 i.封建階級界線消失 ?西周封建制度下,貴族可以世代佔有封地,享受特殊的權位和爵祿;而且社會階級劃分森嚴,貴族、平民尊卑分明。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兼併劇烈,亡國的貴族淪為平民,貴族、平民間的界線開始模糊。 ?戰國時期,列國普遍廢除貴族世襲爵祿的特權,平民反而可憑藉本身的才幹取得政治地位,封建階級界線終於消失。 ii.士階層興起 ?春秋時代起,上層貴族漸漸沒落;士乃至平民階層中有學識者,便成為官員的主要來源。這時期的士階層仍然以保留下層貴族的身分為榮。 ?戰國時期,貴族、平民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大批有知識或特殊技能的平民加入士階層中,士的發展趨於多元化。 ?當時的士人,部分成為學者;部分成為游士、說客;部分成為權貴的策士,如戰國四公子就蓄養了數以千計的食客。 iii.商人力量逐漸壯大 ?西周時代,商賈大多專為貴族服務,活動範圍很小。 ?春秋時期,各國開始推行有利商業發展的政策;而貴族階級沒落,商人不再受到束縛,亦令商業活動日益活躍。 ?戰國時期,各國工商業發達,商人的社會地位迅速提高,形成極具影響力的社會階層。例如富商呂不韋曾在秦國權傾朝野,推動了秦國政治的發展。 iv.土地私有漸盛行 ?春秋初期,西周以來的井田制度尚能維持。春秋後期,貴族為了鼓勵農民開墾土地,漸漸取消公田,改為徵收農民部分收成作租稅。 ?戰國時期,各國進行變法,一些國君明確承認土地私有,准許自由買賣。政府按田畝的數量徵稅,農民繳交實物來納稅,井田制度遂被取代。 v.戶籍制度漸確立 ?春秋時期參戰士兵數目通常不超過五萬,兵源以士為主。 ?戰國時期,士兵數目動輒以十萬計。各國為求掌握準確的人口數字,以擴大兵源,遂加強戶口的清查,戶籍制度因而逐步確立起來。 vi禮治漸被法治取代 ?西周時代強調禮治,貴族要嚴守禮樂制度,對於平民和奴隸則採用刑法來管治。這就是所謂「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的原則。 ?春秋時期,各級貴族往往僭用上級的禮制。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部分國君便採用法律來治國,以建立新的社會秩序。鄭國子產編定刑法,鑄成刑書,向人民公佈,是法治代替禮治的先河。 ?戰國時,以法治代替禮治的情況更為普遍,例如秦國商鞅修明律令,要求上下一體遵從,成了以法治國的典範。 其後應到安史之亂 因為 A.政治方面 i.藩鎮割據 ?安史餘將接受節度使的封號,加上朝廷加封部分協助平亂的功臣為節度使,因而使兵鎮遍佈全國。 ?安史之亂平息後,中央政府沒有能力撤銷各地的兵鎮。各兵鎮由節度使掌握軍政大權,逐漸發展成割據勢力。 ii.宦官干政 ?安史之亂期間,宦官李輔國在靈武擁立肅宗,並掌管禁軍。此後,宦官便憑藉禁軍,干預朝政,甚至操縱皇帝的廢立及生死。 B.經濟方面 i.經濟重心南移 ?安史之亂中,北方受到嚴重摧殘,而江南一帶局勢比較安定,大量人口從北方遷入。 ?安史之亂後,北方政局動盪,人民不斷南遷,江南人口增加,經濟持續發展。唐朝的財政收入和糧食供應均漸漸倚重江南地區。 ii.引致稅制改革 ?安史之亂令租庸調制無法推行。德宗時改行兩稅法,徹底改變傳統的收稅原則。 ?政府推行鹽和茶專賣,又改良漕運,以解決藩鎮不把賦稅上繳中央所帶來的財政問題。 C.邊防方面 i.邊族入侵 ?安史之亂期間,西北邊防軍內調平亂,吐蕃、南詔等乘機入侵。 ?回紇助唐平亂,乘機劫掠兩京;亂平後,又恃功苛索,時常藉故入侵。盛唐時天可汗的國威,已成陳跡。 II.安史之亂後的政局 1.藩鎮割據 i.代宗姑息藩鎮 ?代宗一朝,藩鎮中以「河北三鎮」最為跋扈,而其他節度使也漸漸不聽中央號令。 ?因安史之亂剛平定,又有吐蕃和回紇的入侵,政府無餘力顧及藩鎮,故對藩鎮多採息事寧人的政策。 ii.德宗削藩失敗 ?德宗採取以藩制藩的策略,派涇原、河東等節度使討伐作亂的成德節度使。但涇原節度使乘機發動兵變。兵變後來雖被平定,但德宗被迫放棄削藩。 iii.憲宗繼續削藩 ?憲宗繼位,整頓財政,訓練禁軍。他先後討平劍南、鎮海、淮西等節度使,而魏博、成德等河北節度使也表示服從。 ?不過,憲宗只能令藩鎮表面上聽命中央,並未能根本消滅藩鎮勢力。 iv.唐朝亡於藩鎮 ?憲宗死後,穆宗為節省開支,遂裁減兵員。被裁的士兵投奔藩鎮,令藩鎮勢力增強。 ?此後,朝廷內憂不絕,無力制裁藩鎮,而唐朝最終亡於節度使朱全忠之手。 2.宦官之禍 i.宦官掌握軍權 ?肅宗時,命宦官李輔國掌管禁軍。 ?代宗時,列神策軍為禁軍,由宦官魚朝恩掌管,但只屬臨時措施。 ?涇原兵變後,德宗不信任武將,把宦官掌管禁軍立為定制。宦官憑禁軍控制朝政,操控皇帝廢立和生死。 ii.唐室謀收兵權失敗 ?唐順宗任用王叔文等改革朝政,謀奪宦官兵權;但宦官主動反擊,迫順宗傳位給太子,並貶殺王叔文等人,史稱「永貞內禪」。 ?唐文宗與官員李訓等密謀佈下圈套,假稱甘露降於樹上,命宦官前往查驗,欲以伏兵誅除宦官;但被宦官識破,率兵殺害官員,並幽禁皇帝,史稱「甘露之變」。 iii.宦官操控朝政 ?代宗初年設樞密使一職,由宦官出任,負責出納王命,參預政務。宦官又利用到各地監軍的機會,與藩鎮勾結。 ?甘露之變後,國家大事由宦官決定,甚至皇帝的廢立亦由宦官所操縱。 iv.宦禍與唐代相終結 ?唐昭宗時,宰相崔胤召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入京盡殺宦官,宦官之禍結束。但朱全忠乘機控制朝政,最後滅亡唐朝。 3.牛李黨爭 i.黨爭背景 ?唐代自穆宗到宣宗的四十年間,出現牛李黨爭。牛黨多出身寒門進士,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李黨多出身世族官僚,以李德裕為首。 ?兩黨相爭肇始於人事的磨擦,政見也有明顯分歧。不過,權位的爭奪、意氣的爭持,貫串黨爭的過程中。 ii.黨爭肇始 ?憲宗初年,牛僧孺、李宗閔在科舉對策中議論時政,當時李德裕父親李吉甫為宰相,不滿意他們的言論,因而壓抑他們。 ?穆宗時,李宗閔被李德裕揭發在科舉考試中舞弊,遭到貶斥。從此兩黨衝突漸漸加劇。 iii.黨爭激烈 ?穆宗、敬宗、文宗時,兩黨互有勝敗,交替掌權;武宗和宣宗時,李黨和牛黨先後全面得勢。兩黨相爭,令朝政日益惡化。 iv.黨爭結束 ?宣宗以後,牛、李兩黨的領導人物相繼死去,黨爭才漸趨平息。 ?黨爭助長了宦官的氣燄,令政局更趨混亂,加速唐朝的衰亡。 4.民變迭起 i.背景 ?唐末,宮中有宦官專權,朝中有朋黨相爭,地方有藩鎮割據,邊境有邊族入侵。而且黃河中下游地區連年災荒,人民生活極度困苦,於是聚眾起事。 ii.經過 ?公元875年,王仙芝在長垣起事,黃巢率眾響應;王仙芝戰死,黃巢合併其部眾,勢力更盛。 ?黃巢率眾南下,轉戰南方,其後經廣西等地北上,於公元880年攻陷長安,自稱皇帝,建國號大齊。 ?唐僖宗逃到四川,召藩鎮勤王,並借沙陀兵平亂。公元883年,沙陀兵攻陷長安,黃巢兵敗自殺,亂事才平定。 iii.影響 ?黃巢動亂歷時九年,戰火波及全國,江淮地區也遭受嚴重破壞,唐室最重要的賦稅來源頓失,財政陷於絕境。 ?黃巢起事前,唐室仍然有一定力量與藩鎮對壘;在平亂過程中,唐室的管轄地幾乎全被藩鎮侵奪;亂事平定後,唐室只能旁觀藩鎮間的戰爭,最後更被藩鎮篡取代。 之後就係清末至民初的列強入侵,因為中國瀕臨瓜分 列強劃分勢力範圍的影響 i.嚴重破壞主權完整 ?中國部分國土被租借,長期受外人管治,其餘則被列強分成各自的勢力範圍,行使各種特權,中國領土及主權的完整遭受空前的破壞。 ii.工業備受打擊 ?列強在其勢力範圍內建鐵路、開礦山、辦工廠,進一步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嚴重打擊中國新生的本土工業。 iii.促成戊戌變法 ?國家瓜分危機加速中國士子及民眾之覺醒,深知非推行變法無以救中國,於是有維新運動的出現。 iv.民眾仇外更甚 ?列強對中國侵略加強,使中國民眾仇外情緒更盛,各地反洋教的事件不斷發生,最終釀成義和團事件。 最後就是國共內戰,自己人打自己人,最傷 國共三大會戰 (1)遼瀋戰役:1948年9月,國共軍隊在東北決戰。解放軍部隊向國軍發動攻勢,進佔東北全境。國軍屢戰失利,東北剿共總司令立煌敗逃。 (2)淮海戰役:1948年11月,解放軍部隊圍攻徐淮地區,國軍大敗,徐州剿共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解放軍佔領長江以北土地。 (3)平津戰役:1948年11月,解放軍部隊合圍北平,攻下天津、張家口等地,華北剿共總司令傅作義率部接受解放軍改編,解放軍進入北平。 ?三大戰役是國共雙方主力軍進行的戰略決戰,歷時四個多月。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喪失凈盡,奠定了共產黨於內戰中勝利的基礎。

其他解答:

春秋。 還記得爭霸嗎?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香港美食推薦 的頭像
    香港美食推薦

    香港美食推薦

    香港美食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